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62. 混血馆长  (第1/2页)
    
62. 混血馆长
    数日后,利筝凭一位藏界耆宿的引荐信,得以拜访这位据说“手眼通天”且“对亚洲文物回归抱有同情”的馆长。    信的目的地是“Musée   de   l’Orient”(东方向度博物馆)。    这座博物馆,以其馆长洛朗·德·维尔潘先生独特的收藏眼光、广泛人脉以及对非西方文明“富有洞见”而享誉于特定阶级。    它是一个文明沙龙,其影响力深植于学术与收藏界的上层脉络。    德·维尔潘的办公室隐匿在博物馆新翼的顶层。弧窗外是巴黎铅灰色的天,以及蒙马特高地圣心堂那拜占庭式的、洁白浑圆的穹顶。    室内墙面是未经打磨的深色洞石,粗粝质感将光与音吞吸。    房间里唯一热源来自壁炉里跳跃的火焰。    空气里有淡淡的、类似教堂安息香与羊皮古籍混合的气味。    那扇与墙面融为一体的暗色木质移门悄然滑向左侧。    引路的助理退下。    立在窗边,正凝望着远方圣心堂的那个男人闻声转过来。    光线从高处倾泻而下,将他轮廓的每一寸转折都精心雕琢。圣心堂在他身后,模糊成一片遥远背景。    他是画面里唯一清晰的焦点。    利筝对他的第一印象是:他不像博物馆馆长。    他更像一位忧国忧民的贵族,或是正准备举行求恩弥撒的神父。    他看上去大约三十六七岁,身型高大,风度翩翩,穿着深棕色的立领长袍。    黑发在脑后束成低髻,使他混血特征鲜明的脸庞完全显露出来。    他的额头饱满,颧骨清晰,鼻梁挺直,双唇美丽——下唇尤为丰润,带着一种古典的、柔软的弧度。    肤色是长期优渥生活与间歇性冒险共同作用下的产物。    是一种被阳光和雨林浸染过的白蜜蜡色泽。    那双眼睛——    瞳孔在柔和射灯下呈现出青金蓝,虹膜边缘泛着圈灰绿。    它们随着他眼帘每一次细微的垂敛,微妙变换着折射的角度。    光影在那有限的曲面之内被无限次地切割、重组——色相流转,饱和度亦随之波动。    一种纯粹的、视觉上的引力,拉扯着人心。    让人难以移开目光。    “利筝小姐。”他笑着迎上来,嘴角大幅上扬,在脸侧刻出两条浅线。    空气在他周身轻微颤动,虎皮楠香随他的靠近弥散开来。    他走得从容,步幅大,带着一种舞台感,瞬间占据整个空间的重心。    经过边桌时,他宽大的袖摆不经意拂过桌面——    “哐当”一声响,那只摆放得过于靠边的千花玻璃瓶应声倾倒,从桌沿滚落。    它被摔得四分五裂。    然而他的脚步没有丝毫停滞,径直来到利筝面前。    他的中文略带些难以分辨地域的口音,醇厚动听:“久仰。老藏家的信,我拜读了三遍,唯恐遗漏对您赞誉的每一个词。”    他没有握手,而是非常自然地做了一个“请”的姿势,手臂的动作幅度优雅、富有表现力,几乎要触碰到她的左臂,却又在最后一秒远离。    利筝微微颔首,“德维尔潘先生。”    “叫我洛朗。”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