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男人與女人》  (第1/2页)
    《男人與女人》
    我討厭女人。    她們脆弱、愚蠢、依賴情緒行動,甚至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完全控制。當被剝奪選擇權時,她們會順從本能,而不是理性思考。她們哭泣、掙扎、懇求,然後在羞恥與快感的交錯中,逐漸接受自己的「天性」。    她們不值得尊重,因為她們的本質決定了她們的從屬地位。    然而,我卻一次次地嘗試馴服她們,一次次地尋找新的獵物,為了什麼?    也許,完美的女性確實存在。    如果有這樣一個女人——    她不會像那些愚蠢的動物一樣輕易屈服,也不會像那些徹底崩壞的「殘次品」一樣選擇毀滅。她既不完全順從,也不完全抗拒,她能夠在理智與墮落的邊界上游走,並且——最重要的——她仍然是「人」。    她擁有意識,擁有選擇權,卻仍然選擇留在我身邊。    如果找到這樣的女人,我一定會親手摧毀她。    這是理所當然的。    她的存在本身便是對我世界觀的挑戰——如果她真的足夠完美,那麼她就應該凌駕於所有其他女人之上,超越那些只懂得服從與沉溺的低等生物。可矛盾的是——    如果她能夠被我摧毀,那她就不再完美。    而如果她強大到無法被摧毀……    那麼我便會無法忍耐,直到親手將她撕裂。    這是無解的矛盾,是如同祖父悖論般的存在。    她應該足夠完美,讓我無法輕易摧毀她,這樣她才值得被征服。    但如果她真的完美,完美到無法被征服,那麼我便會渴望徹底摧毀她。    這一切究竟是我的執念,還是人類本能的缺陷?    ……這個問題,或許已經不重要了。    ————-    這天回到家時,我察覺到一絲異樣——女人不見了。    她的物品本來就不多,如今更是收拾得幾乎看不見痕跡。    我並沒有捆綁或用其他束縛限制她的行動。    鎖也可以從裡頭直接打開。嚴格來說,她隨時都可以離開,但她至今未曾這麼做,使我幾乎忽略了這種可能性。    她「逃走」了?不,這不符合她的行為模式。    以我的觀察,她對過去的生活感到厭倦,才會選擇投身於危險之中。這樣的人,不會輕易回歸平凡。她的迷戀、她的執著,甚至她刻意製造出的試探,全都指向一個結論——她無法抗拒這段關係,無法抗拒我。    因此,她沒有理由離開。    除非——她找到了其他能提供相同刺激的人。    這個可能性閃過腦海,帶來一種難以忽視的不適感。但至今,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她接觸了其他人,也沒有留下任何暗示。這種推測並不合理。    那麼,她究竟去了哪裡?    門外傳來鎖芯轉動的細微聲響,我回過頭,門被拉開。    是她。    她輕輕關上門,手裡拎著一個裝滿行李的包包,另一隻手則提著塑膠袋。    我皺起眉,沉默不語。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