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32节  (第2/3页)
今年收成特别好,明日称过你就知道了!”    全家人都浑身轻松,神采飞扬,他们可不嫌累,恨不得再多几亩地,再多些粮食要收才好。    顾老爷子还神采奕奕地拿着剩下的小半瓶药水问:“小石头,这个难做吗?贵不贵?”    “用山里草药做的,不贵。”其实他还用了些系统里兑换的草药。    顾老爷子高兴,小心将药水收起来,脸上浮起一丝隐隐的嘚瑟:“明日我给你们二大爷、大叔公送点去,他们肯定也累坏了。”    ***    翌日。    永河村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。    今儿是村长主持称粮食的日子。    现下田税为“十五税一”,在打仗的时期算是少的,相对和平年代来说,却很高了。    十五税一顾名思义,每收获十五斤粮食,就要交一斤粮食作税。    为避免瞒报逃税,宣朝规定村落互相监督,若有瞒报产量逃税者,全村连续三年赋税加一成,村长重打三十大板,还要根据瞒报数量罚钱。    每个衙门还会派人不定时来探查。    连坐制度让人互相监督,不论世家大族怎么cao作,至少普通百姓是万万不敢动其他心思。    长年累月下来,永河村和周边村子,都形成了收完过称的习俗,年年如此,这就有了每年收成拔得头筹这个荣誉。    晒谷场。    地面被石碾滚得平坦夯实,原本晒满麦子的晒谷场,这会儿只剩下一堆堆的麦秸垛。    家家户户都将自己收的粮食,用麻袋装好,等称过之后,听村长算好税数来缴纳粮税。    种了这么多年的地,每年收成变化不大,其实家家户户心里都有了个大概的数。    他们最关心的!不是自家该交多少税,而是顾家那几亩地,到底收了多少?    “村长,先称大根家的吧!”    “对,我们不急,反正都和往年差不多。”    “这一袋袋都装得鼓鼓的,也不知到底有多重。”    顾方正心里也好奇,他就顺势答应了下来。    “来来来,我帮忙搬。”村里一个个汉子都积极得不行,纷纷上前来帮忙。    燕先梅也在旁边。    不过没有前几日兴致冲冲,反而有些郁闷失落。    村子里能找的几个人,他都找过了,全都不是他心驰神往的那位“知己”    听闻今日所有人都会到,他也特意赶过来看看。    “怎么这么热闹兴奋?”    燕老狐疑,按照他这些年为官的经验,称产量意味着交粮食税,大多百姓都是板着脸称完就把粮食拉回家。    姜武也挤不进去,他只好道:“好像是一户人家在称粮食。”    两人正困惑。    挤挤攘攘的人群,顿时爆发出惊人的呼声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